联系我们CONTACT US

  • 广州标尚条形码代理有限公司
  • 联系人:王经理
  • 电话:17732605906(微信同步)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广州条码标识形式的设计有哪几种?

广州条码标识形式的设计有哪几种?

作者:广州标尚条形码代理有限公司 时间:2021-11-18 08:23:29

本着减少商品包装成本、装潢美观大方和易于扫描识读的原则,商品广州条码标识主要设计成以下三种形式:

(1)直接印刷在商品标签纸或包装容器上。如烟、酒、饮料、食品、日用化工产品、药品等,利用大批量连续印刷的方法把条码标识和标签原图案同时印成,具有方便、美观、不增加印刷费用等优点。

(2)制成挂牌悬挂在商品上。如眼镜、手工艺品、珠宝手饰、服装等,在没有印刷条码标识位置的情况下,将条码打印在挂牌上再分挂在商品上。

(3)制成不干胶标签粘贴在商品上。如化妆品、油脂制品、家用电器等将条码与装潢图案印在不干胶上粘贴在商品上。一些产品的老包装因不带条码标识,为了减少浪费,也可将带条码的不干胶粘贴在老包装上。

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普遍使用条形码技术,而且它正在快速的向世界各地推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并逐步渗透到许多技术领域。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条码打印软件中常见的条形码起源及编码方式。

1、UPC码

1973年,美国率先在国内的商业系统中应用于UPC码之后加拿大也在商业系统中采用UPC码。UPC码是一种长度固定的连续型数字式码制,其字符集为数字0~9。它采用四种元素宽度,每个条或空是1、2、3或4倍单位元素宽度。

2、EAN码

1977年,欧洲共同体按照UPC码标准制定欧洲物品编码EAN码。EAN码字符编号结构与UPC码相同,也是长度固定的、连续型的数字式码制,其字符集是数字0~9。采用四种元素宽度,每个条或空是1、2、3或4倍单位元素宽度。

3、交叉25条码

交叉25条码是一种长度可变的连续型自校验数字式码制,其字符集为数字0~9。采用两种元素宽度,每个条和空是宽或窄元素。编码字符偶数,所有奇数位置上的数据以条编码,偶数位置上的数据以空编码。如果为奇数个数据编码,则在数据前补一位0,以使数据为偶数个数位。

4、39码

39码是第一个字母数字混合式码制,1974年由Intermec公司推出。其字符集为数字0—9,26个大写字母和7特殊字符,共43个字符。每个字符由9个元素组成,其中有5个条(2个宽条,3个窄条)和4个空(1个宽空,3个窄空)。

5、93码

93码是一种长度可变的连续型字母数字式码制。其字符集和39码一样。每个字符由3个条和3个罕,共9个元素宽度。

6、库德巴码

库德巴码(CodeBar)出现于1972年,是一种长度可变的连续型自校验数字式码制。其字符集为数字0—9和6个特殊字符,共16个字符。常用于仓库、血库和航空快递包裹。

7、128码

128码出现于1981年,是一种长度可变的连续型码制。采用四种元素宽度,每个字符由3个条和3个空,共11个单元元素宽度,由106个不同条形码字符,每个条形码字符有三种含义不同的字符集,分别为A、B、C,使用这3个交替的字符集可将128个ASCII码编码。

任何一种条码,都是按照预先规定的编码规则和条码有关标准,由条和空组合而成的。编码规则主要研究包括条码基本术语在内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条码符号结构以及编码基本原理。编码规则既是有关条码的入门知识,又是条码技术的基本内容,也是制定码制标准和条码符号进行识别的主要依据。每种条码的码制是由它的起始位和终止位的不同编码方式所决定的,条码阅读器要解译条形码符号,首先需判断此符号码制,才能正确译码。

为了便于物品跨国家和地区的流通,适应物品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以及增强条码自动识别系统的相容性,各个国家、地区和行业,都必须制定统一的条码标准。所谓条码标准,主要包括条码符号标准、使用标准和印刷质量标准。这类标准由各国的专门编码机构负责制定,也有地区性的标准和行业标准。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于1990年制定出我国条码标准,共5个版本:

1、条码系统通用术语,包括条码通用术语、符号类型术语以及适用范围;

2、通用商品条码--EAN条形码标准,适用于商品的自动销售系统,也可以用于统计、会计、定货等业务,作为商业系统与生产系统信息交换的基础;

3、中国标准书号条码标准,适用于在中国注册出版的标准书号(ISBN 部分)的条码表示;

4、39条码标准,运用于运输、包储、工业生产线、图书情报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的自动识别;

5、库德巴条码标准,适用于医疗卫生、图书情报以及物资流通等领域的自动识别。

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现代化程度的加深,图书馆已经采用条形码技术实现了图书采购、编目、借阅的自动化。那么,期刊文献的管理能否也采用条形码技术,实现期刊文献的自动化管理? 

我们知道: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并由美国人乔•伍德兰德于1949年提出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条形码,即计算机可读的一种信息符号。它是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不同,平行相邻的条和空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反映和表示一种特定内容的代码。该技术一经产生,便迅速推广开来。我国于1988年成立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其中,ISSN/EAN这一权威性期刊代码在全国期刊中得到广泛地推广和采用。这样就为期刊文献的自动化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笔者认为,采用条形码技术,实现期刊文献的自动化管理是完全可行的。国际期刊ISSN/EAN条形码及其结构国际期刊ISSN/EAN条形码是EAN条形码的一个子系统。它是由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ISDS)国际中心和欧洲商品编码协会(EAN)协商建立的。国际期刊条形码的主要作用是将期刊的国际刊号(ISS

N)和期次号等信息转换成EAN的条形码形式,最终达到光笔联机输入处理。国际期刊ISSN/EAN条形码是由主体部分和附加部分组成。主体部分由期刊前缀代码,期刊的品种号、条形码的龄期号和校验码四个部分组成,其具体结构是:期刊的前缀代号:2位数,所有ISSN/EAN条形码具有一个共同的前缀“977”。<BR>期刊的品种号:7位数字,即ISSN国际标准刊号的前7位数字。 

条形码的龄期号:2位数字,表示该种期刊采用条形码的龄期,表达方式为00-99。校验码:1位数字,其值是由前面的12位数字通过计算得出。附加部分:2位数字,表示该刊的当期期次号或月次号。表达方式为00。如《世界经济》(月刊)1998年第8期,其条形码(见图1)是“977100296200908〉”。“977”为期刊前缀代号;“1002962”为该刊的品种号;“00”为条形码的龄期号;“9”为期刊校验码;“08”则为期刊的期次号(第8期)。《民主与法制》(半月刊)1998年第17期条形码(见图2)是“977100317200117〉”。其附加部分“17”亦为期刊的期次号(第17期)。《了望》(新闻周刊)1998年第35期的条形码(见图3)是:“977100257200035〉”。“35”亦为期次号(第35期)。而《经济体制改革》(双月刊)1998年第4期的条形码(见图4)是:“977100601200708〉”。其附加部分“08”则为期刊的月次号(8月),显示的是第4期。季刊亦如此。<BR>国际期刊ISSN/EAN条形码在期刊文献管理中的可行性及优势2 1ISSN/EAN条形码的可行性。国际期刊ISSN/EAN条形码是唯一的将期刊文献标识到某种期刊的某一期次的条形码。ISSN/EAN的唯一性便可使期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成为可能。方便查找 目前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ISSN/EAN条形码就印在封面或封底上,非常醒目,这为计算机扫描录入提供了方便,省去了键盘录入的翻查之烦。识别速度快条形码是由点、线或空间组成的条线标签。它与主机的字符一样都具有某些二进制的特点,故输入转换环节少;而且,条形码的阅读采用扫描式,扫描录入速度为1600-1900字符/分之间,这是键盘录入所不能及的,所以大大提高了输入识别速度。2 4录入数据极为可靠。ISSN/EAN条形码中有校验位,可对录入的信息进行正确校验,即使录入速度很高,也可以防止信息的误读与漏读。在条形码的印刷质量和扫描环境欠佳的情况下,信息的差错率仅为三百万分之一。 

国际期刊ISSN/EAN条形码在图书馆的具体应用<BR>条形码的具体应用需要由光笔条形码阅读器、微机和期刊管理数据库组成的自动扫描识别处理系统,以及由通过网络连接若干自动扫描识别处理系统组成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其基本的工作进程为:通过光笔(或扫描器)扫描期刊上的ISSN/EAN条形码,自动转换计算机可识别的二进制代码输入电脑的期刊管理系统进行处理。根据分解出来的信息,我们可以对期刊进行许多方面的自动化管理。期刊的订购系统管理国际期刊ISSN/EAN条形码是由主体部分(期刊前缀代码、期刊品种号、条形码龄期号、校验码)和附加部分(期刊期次号或月次号)组成。那么,在期刊订购系统中,只要扫描到期刊条形码的主体部分,即可从数据库中提取到该种刊及馆藏情况。然后,将新一年的定价、订购份数及订购渠道等输入后,进行打印、计算、统计等工作。但条件是,邮局和自办发行单位在制订目录和订单时把期刊的ISSN/EAN条形码也印制在上面,这样不仅方便发行统计管理,也方便图书馆期刊文献的订购管理,避免了订购查重时翻检卡片目录之繁。

现刊验收系统管理因为国际期刊ISSN/EAN条形码的附加部分是期次号或目次号,这样只要著录时在刊名后注明其周期,便可通过扫描收到现期期刊条形码的全部组成,完成现期期刊的登到程序。同时,亦可显示详细的现刊到馆情况及架位,进行年度统计,打制催缺期刊单。而目前的手工登到卡片大多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在登到前需把刊物也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这样费时费力,很容易出现漏登或错登等情况。如果采用条形码登到,将会减少手工操作的弊端,真正实现期刊微机管理和充分发挥ISSN/EAN条形码的优势。

过刊入藏系统管理 现刊验收到年底,往往就要下架,装订成合订本,成为过刊。重新入藏到过刊库。以待用户回溯检索、查阅。采用条形码对过刊进行管理,同样只要对国际期刊ISSN/EAN条形码主体部分(期刊的前缀代码、期刊品种号、条形码龄期号、校验码)进行扫描。即可实现微机管理,包括验收、编目、登录、合价、统计、结帐等。这样便省去了手工操作的验收、抽卡片、登录、合价、结帐、统计等多种工序,实现了一次扫描,多种输出的自动化功能。同时,在编制装订清单,显示馆藏及位置方面,ISSN/EAN条形码也显示优势。

期刊的编目系统管理 通过ISSN/EAN条形码主体部分和经过编目的数据库,可将所需目录信息存入本馆期刊的数据库。并建议CNMARC格式中加入条形码著录项。当然,目前尚有少数刊物还没有使用ISSN/EAN条形码,但不能因此一叶障目,忽视条形码的存在。采用条形码技术,实现物品的自动化管理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和重要手段。作为文献集散地的图书馆,在提倡文献资源共享,期刊文献倍受青睐的今天,条形码技术就更加显示出优势。为此,笔者认为,图书馆界更应进一步开发期刊ISSN/EAN条形码技术,实现期刊文献自动化管理,提高期刊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使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再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版权所有:广州标尚条形码代理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QQ/微信:1766534168